冬天,寒风瑟瑟,胃口也随之好起来。俗话说“冬日不吃酸,走路打窜窜”,寒冷的季节里,最馋的莫过于那一碟酸溜开胃的酸菜。别看它平凡朴素,却以其独特的酸爽滋味,生津开胃,成为寒冷季节里不可或缺的味蕾慰藉。
酸菜,古称“菹”,在我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,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酸菜的记载。跨越三千年的历史,时至今日,一到冬天,家家户户还是腌制酸菜,用一小瓮酸菜过活。
北方的酸菜以东北为代表,东北人把腌酸菜和吃酸菜发挥到了极致。在一口高一米左右的大缸里,填满大白菜,放盐,加入凉开水,再压上压缸石。静置数日,就能得到一缸酸香扑鼻的好酸菜。这一缸子酸菜,用来做猪肉炖粉条、炒菜、包饺子、当蘸酱……能吃够一整个冬天。
而在南方,一般不会腌制太多,基本一个坛子就足够。酸菜多选用芥菜,洗净晾晒后的芥菜水分变干,用开水烫过沥干,放入坛子压实,加盐和淘米水密封腌制。泡好之后的酸菜金黄,叶子有一点发黑,尝起来脆嫩酸爽,用来做酸菜鱼、酸菜米线简直绝了!
别看都是酸菜,全国各地的酸菜因为分属不同环境,各有各的滋味。有的腌白萝卜、有的腌小油菜;有的加辣椒、花椒、嫩姜,也有的泡蒜……但无论如何,酸菜都占据了中国人餐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。而究其原因,这大概是因为它是一种“性价比极高”的食物。
毫无疑问,腌制蔬菜的出现与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。四季分明的季风气候带来了春华秋实的喜悦,更促使先人开动脑筋去接受寒冬的考验。而酸菜的出现,便是利用腌制和发酵技术来储存蔬菜,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智慧象征。
爱吃酸的山西人,吃起酸菜也不含糊。每到冬天来临之际,山西从北到南,家家户户都开始腌菜,任何一种蔬菜都能以另一种腌制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上。在山西北部,烂腌菜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腌菜。腌制烂腌菜,白萝卜、胡萝卜、芹菜、圆白菜、辣椒、蔓菁、苤蓝等都是可混用的食材,没有标准配置,全在自由搭配,手边有什么菜,就用什么菜。满满腌上一大罐,小米粥、不烂子、刀削面、炒菜都可以搭配着吃,酸脆可口,很是开胃下饭!
在山西晋中一带,平遥腌黑菜别具特色,原料采用胡萝卜上面的枝叶,当地人称它为“胡萝卜缨缨”,将胡萝卜缨缨洗净,开水锅里焯一下,挤干水分后放入罐中,加盐,压上腌菜石即可。腌黑菜还可以放到和子饭里,别有风味,还能补充维生素。
而晋南地区的酸菜,以临汾霍州为代表,霍州人的酸菜,俗称黄菜。把芥菜的芥菜茎和叶分开洗净,将芥菜茎、胡萝卜擦成丝,把芥菜叶切碎丁一起搅拌均匀,倒进瓮里,一层一层压瓷实,在上面铺一层白菜叶或者芥菜叶,压上一大块石头,待发酵七天后就可以吃到了。做好的酸菜可与豆腐、莜面一起凉拌,也可以和豆腐一起炒,更可以做出一道当地的特色菜——酸菜小米。
当然,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咸香之美。太原的芥辣丝,将削好皮的芥菜疙瘩晾干,切几刀后放上粗盐等调味品,经过长时间的腌制便成了美味的疙瘩头。这样的疙瘩头可以切丝切片直接吃,脆脆咸咸的,也可以蒸熟,这样吃起来就变得软绵,拌上点辣椒、香油和醋口感更好!绝对是老太原人的“看家菜”之一了。
忻州的代州腌黄菜,历史悠久,早在唐宋时期就盛名远扬,享有“菜代州”之称,其花样繁多,制作考究,刀工精细乃代州腌菜一大特色。代州腌酸菜,也叫腌黄菜。就是把白萝卜缨或芥菜缨、茴子白叶等叶类煮熟切碎,拌上粗盐,放进缸里发酵待用。腌制出来的酸菜清脆爽口,绝对是代县人离不开的“下饭神器”!
晋城的浆水菜黑圪条,又叫酸菜黑圪条,是晋城的一种地方名吃。挑选叶子大的萝卜缨缨切,后将切好的萝卜缨缨放入热水中烫,烫至表皮发蔫后捞出来过凉,再将水分晾干,放入腌制酸菜的缸里,加入适量的食盐,封口腌制24小时,就可以食用了。将腌制好的酸菜作卤配以黑圪条(PS:高粱面),高梁面特有香味胜似精米白面,使人越吃越爱,越吃越香。
运城的临猗酱玉瓜是山西腌制菜中的佼佼者,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会,获金牌奖,因而又称“金奖酱玉瓜”。临猗酱玉瓜以当地特产的玉瓜和优质面酱为原料,将玉瓜剖切,去籽洗净,加盐腌制,最后再加面酱、调料翻晒,半年后制成。经过复杂的工序腌制而成,具有绵香可口、咸甜适中、酱味浓郁、色泽光亮的特点,是酱菜中的上乘精品。除畅销国内外,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。
时代在变,口味在变,不变的是家的味道。酸菜不过是一种极其平凡、普通的平民食物,但也正是这份质朴无华,让它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,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。每一口酸菜,都是对大地馈赠的深情诠释,是对代代相传的手艺的温馨致敬,它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家的温馨。那是冬日里,看着妈妈凭借多年经验和传承的手艺变出的美味,也是入口后醇香、清脆、爽口的简单而纯粹的幸福,而这也足以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,让它成为不能忘怀的“餐桌顶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