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市晟峰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

守护非遗之美央视热播,展现非遗保护新篇章

守护非遗之美央视热播,展现非遗保护新篇章-图1

近期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两集纪录片《守护非遗之美》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,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。

2024年岁末,我们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——“春节”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这一消息无疑增强了我们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决心和信心。截至目前,中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名册),位居世界首位。中国拥有超过10万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中包括1557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。

《守护非遗之美》这部纪录片,如同一本精美的画册,详细梳理了中国上百个非遗项目,从中精心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,生动呈现新时代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新局面、新气象。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新时代非遗的保护新手段、研究新发现和知识新看点,更彰显了非遗的有序传承、精心保护及其历久弥新的魅力。

在这部纪录片中,我们看到了非遗项目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。例如,钧瓷在保留“釉上釉”传统技法的同时,采用了更环保的烧制方式,依旧色彩璀璨、浑然天成。而郫县豆瓣制作过程中,技术人员采用数字化手段精确控制豆瓣生产各项数据,让传统川菜调味料呈现出更多层次的味觉变化。

更为值得一提的是,纪录片还展示了非遗项目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,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。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在研修过程中开拓了眼界,他们尝试用新纹样、新技法,大大丰富了扎染传统题材,将创新之风带入苍山洱海之间。侗族人的生活处处是歌,他们精心策划“乡村音乐节”,让侗族大歌越唱越响亮,文旅越办越红火。

此外,该片还通过讲述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的故事,呈现了非遗与社会经济、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,展现了群众的参与感、获得感以及深深的文化自信。苗绣传承人借助“互联网+”实现信息共享和网络销售,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经济优势,平均每年“绣”出6000多万元的产值。大学开设老腔课,大学生将老腔与摇滚创新混搭,和老艺人同台展演。

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中国非遗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生动呈现,更是对非遗保护传承新局面、新气象的一次热烈欢呼。它告诉我们,非遗不仅是我们的文化瑰宝,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支撑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6g.ccsfyjg.com/post/21956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